近日,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印发《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可复制经验清单(第一批)》,总结各地在公园绿地开放共享、口袋公园、城市绿道、园林绿化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方面的42项可复制经验,我市“樟小园”口袋公园体系建设成功入选。
近年来,我市以“口袋公园”建设为突破口,通过精细化改造、特色化设计、智能化管理,将城市“边角料”化为“金边银角”,让“推窗见绿、转角遇美”成为港城民生幸福新注脚。
一、体系构建,优化口袋公园布局
科学规划“樟小园”口袋公园体系,推动城市绿化空间的有机更新与合理布局,完善绿色生态功能。通过“空间优化+功能升级”,将41处城市边角地、闲置地块改造为“小而美”的口袋公园,一步一景串联起城市边角绿地新生机。融入区域特色元素,打造共享空间,重构历史文脉,传递长江大保护、劳模精神、文明风尚等理念,“一园一主题”成为展示城市文化风貌新名片。
二、突破常规,创新“公园+”设计理念
在建设过程中,创新“公园+”设计理念,融合新技术,形成多元化主题模式,根据居民需求植入康养、儿童友好、无障碍关爱等各类便利功能,形成“公园+养老健身”“公园+学习教育”“公园+文化记忆”“公园+娱乐互动”等空间功能组合,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乐享优质生活。
三、“智治”协同,探索精细管理新路子
口袋公园引入智慧化应用,结合智能技术丰富游园体验,探索实践口袋公园的智慧化转型与游园体验的互动性升级。结合5G、大数据、云计算等智能技术,在园内引入智能跑道、AR互动太极屏、AI骑行互动、AI健身打卡杆等智能健身设备。运用智慧监管模式,实现远程环境监测、智能灌溉、设备运维,实现精细化、低碳管理。采取共治化管理机制,招募“市民园长”参与公园管理维护,持续优化公园功能与服务,实现“智”造公园、“慧”及民生的目标。
我市将继续推进“樟小园”的深化与拓展,将其融入到中国竞彩网_明升体育-【唯一app官网】:城市绿色公共空间的建设中,打造更加多元、便捷、舒适的绿色生活圈,实现高品质绿色生活的全民共享。